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只有充血、渗出,没有化脓现象的炎症表现。分泌性中耳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咽鼓管急性阻塞之后发生。如因感冒使鼻腔、鼻咽部黏膜充血、水肿,咽鼓管黏膜也发生类似的改变,发生了阻塞;还有鼻及鼻咽部过敏反应,儿童增殖体肥大,成人鼻咽部肿瘤等,均可使咽鼓管阻塞,使鼓室成为一个与外界不通的空腔而形成负压,这时,鼓膜及鼓室黏膜就表现为充血。患者感到耳内胀闷,有阻塞感和自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宏大。所以,这种患者不像其他耳聋一样大声讲话,而是自己讲话的声音很小,患者自觉耳鸣及疼痛。
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,应当首先进行鼻咽部检查,明确咽鼓管阻塞的原因。如果是感冒,黏膜水肿引起,可用1%呋麻滴鼻液滴鼻,每日3次。咽鼓管阻塞解除后就能好转;也可以在鼻腔清洁,没有鼻涕的情况下,用擤鼻鼓气来改变鼓室的压力。外耳道内可以滴2%酚甘油,以缓解疼痛。同时,全身要有消炎药以避免化脓。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,就要根除病因。
慢性分泌性中耳炎,多为急性期没有彻底治疗所致。咽鼓管黏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、水肿,变得增厚或粘连,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。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,使鼓膜内陷,活动的范围变小,因此出现耳聋、耳鸣症状。在治疗方面,慢性与急性差不多。如咽鼓管功能不良,可以由医生用咽鼓管通气或按摩鼓膜预防粘连。但是,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急性期及时、彻底的治疗和根除病因。